?判斷
金屬異型棒表面鈍化膜是否完好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
?

一、外觀檢查法
觀察顏色和光澤
原理:完好的鈍化膜通常會賦予金屬表面均勻一致的顏色和光澤。不同的金屬材料和鈍化處理工藝會導致表面呈現出特定的顏色。例如,不銹鋼經過鈍化處理后,表面顏色通常為銀白色且具有明亮的金屬光澤。如果鈍化膜遭到破壞,表面顏色可能會發生變化,出現局部的變色、發黃或發暗現象。
操作方法:在充足且均勻的光線下(如自然光或白色熒光燈下),用肉眼仔細觀察金屬異型棒的整個表面。檢查是否有顏色不一致的斑點、條紋或區域。對于長條形的異型棒,可以將其緩慢旋轉,確保檢查到所有側面。同時,注意觀察表面光澤度,完好的鈍化膜應該使表面看起來光滑、有光澤,而損壞的地方可能會顯得暗淡無光。
二、化學測試法
點滴試驗
原理:利用特定的化學試劑與金屬或其鈍化膜發生反應來判斷鈍化膜的完整性。例如,對于不銹鋼鈍化膜,可以使用硫酸銅溶液進行點滴試驗。在完好的鈍化膜表面,由于鈍化膜的保護作用,銅離子難以置換出金屬中的鐵離子,不會產生明顯的反應;而當鈍化膜有破損時,銅離子會與暴露的金屬發生置換反應,在表面生成紅色的銅沉積物。
操作方法:首先將金屬異型棒表面擦拭干凈,確保無油污和雜質。然后用滴管吸取適量的測試試劑(如硫酸銅溶液),滴在金屬表面,觀察滴液處的反應。如果在幾分鐘內(具體時間根據試劑和金屬類型而定)沒有出現顏色變化或其他明顯的化學反應跡象,如氣泡產生、沉積物出現等,通常表明鈍化膜是完好的。如果出現紅色銅沉積物等反應現象,則說明鈍化膜可能有破損。需要注意的是,在測試后應及時用清水沖洗測試部位,以避免試劑對金屬表面造成進一步的腐蝕。
浸泡試驗
原理:將金屬異型棒浸泡在含有特定化學物質的溶液中,根據是否發生化學反應以及反應的程度來判斷鈍化膜的完整性。例如,對于鋁合金鈍化膜,可以將其浸泡在氯化鈉溶液中。完好的鈍化膜能夠抵抗溶液中的氯離子侵蝕,而有破損的鈍化膜則會使金屬在浸泡過程中發生腐蝕,如產生氣泡、溶液變色或金屬表面出現腐蝕坑等現象。
操作方法:準備一個合適的容器,將金屬異型棒完全浸沒在測試溶液中,溶液的濃度和浸泡時間要根據金屬類型和測試目的來確定。例如,對于不銹鋼在中性鹽霧試驗中,常用 5% 的氯化鈉溶液,浸泡時間可以是 24 小時、48 小時或更長時間。浸泡過程中觀察溶液和金屬表面的變化情況。浸泡結束后,取出金屬異型棒,用清水沖洗干凈,檢查表面是否有腐蝕跡象,如腐蝕坑、變色、剝落等,以判斷鈍化膜的完整性。這種方法相對點滴試驗更能模擬實際的腐蝕環境,但耗時較長。
三、物理檢測法
電化學測試
原理:通過測量金屬異型棒在電解質溶液中的電化學參數來評估鈍化膜的狀態。在完整的鈍化膜存在時,金屬的電化學活性較低,表現為較低的腐蝕電流密度和較高的極化電阻。當鈍化膜破損時,金屬與電解質溶液的接觸面積增加,腐蝕電流密度增大,極化電阻減小。
操作方法:通常需要使用專業的電化學工作站。將金屬異型棒作為工作電極,與參比電極(如飽和甘汞電極)和輔助電極(如鉑電極)一起組成三電極體系,放入合適的電解質溶液中(如 3.5% 的氯化鈉溶液)。通過電化學工作站施加一定的電位掃描范圍(如從開路電位開始,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陽極極化和陰極極化掃描),記錄電流 - 電位曲線。根據曲線中的參數,如腐蝕電位、腐蝕電流密度、極化電阻等,來判斷鈍化膜的完整性。這種方法比較準確,但需要專業設備和一定的電化學知識。
附著力測試(間接判斷)
原理:鈍化膜與金屬基體的附著力是衡量鈍化膜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鈍化膜附著力差,在受到外力或環境因素影響時,容易出現剝落現象,從而導致金屬失去保護。通過檢測鈍化膜的附著力,可以間接判斷其完整性。
操作方法:可以使用膠帶粘貼法進行簡單的附著力測試。將一段透明膠帶牢固地粘貼在金屬異型棒的表面,然后用手指或橡皮擦等工具在膠帶上均勻地施加一定的壓力,確保膠帶與鈍化膜充分接觸。接著,快速撕下膠帶,觀察膠帶表面是否有鈍化膜的碎屑。如果膠帶上沒有或只有少量碎屑,說明鈍化膜的附著力較好,完整性較高;如果膠帶上有較多的鈍化膜碎屑,可能表示鈍化膜的附著力差,完整性存在問題。這種方法是一種定性的測試方法,比較簡單直觀,但結果可能受到膠帶粘性、粘貼和撕下方式等因素的影響。